对于李红园长来说,她真的没想到,自闭症患儿刘振国的父亲,自把他领来后,就再也没来看过他。今年小振国已12岁,在呼和浩特市爱加倍星儿公益助残中心已度过了5年时光。

      小振国来自呼市清水河县喇嘛湾镇马家沟村。刚来时,他不会说话,只是哭闹,对老师和新环境十分抗拒和排斥。为此,园里除了按照制定的日常康复训练手段外,老师们都有一对一式的“特殊”康复之策,那就是用温情的耐心解开他的心结,用引导的方式提高他的认知能力,用妈妈式的关爱开启他的新生活。

      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春风化雨,秋日流香。小振国逐渐打开了久闭的心扉,融入到了这个特殊集体,投入到了老师妈妈爱的怀抱中。  

      现在,小振国不仅喜爱上了音乐、绘画,还成为玩手机游戏的“高手”,他知道怎样关闭游戏中的广告。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回到老师妈妈的家中,帮着干家务,做一些扫地、取快递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师妈妈也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带他逛超市,做他爱吃的可口饭菜。有时捐助的衣服、鞋子或大或小不能穿,还给他再买合身衣服和鞋子,让他真切的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老师妈妈无私的大爱。

      在康复中心,还有两位与小振国同样遭遇的患儿。一位是11岁的彭子涵,一位是10岁的王景禾。他俩也来自农村,也是被父母遗忘在这里的“弃儿”。可他俩这种“弃儿”的身份在康复中心老师妈妈的悉心呵护下,在深情的爱抚中,他们与整个园内的患儿,都成了不幸中的幸运儿,成了我们和谐社会慈善救助中快乐成长的幸运儿童。

      虽然这里需要救助的残疾儿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心资助下,在各项助残政策的兜底保障中,正按部就班进行着康复训练并快乐的成长着。可是李红园长仍感到康复成本的压力。尤其像小振国等这三位被家庭遗忘的残疾孩子,救助康复所投入的物资、师资比其他患儿更多更重。她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对他们给予特别帮助。

      爱和善意不仅须秉持,更需要表达践行。表达的方式有多种:一句贴心的话,一个会心的眼神,一种真诚的笑容,一个有质量的拥抱,一次雪中送炭的大爱善举。践行就是良好的呈现,与那个需要救助的残疾儿童来分享。

      让温暖化解心结,让大爱擦亮心灯。您行动起来吧!

      虽然这里需要救助的残疾儿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心资助下,在各项助残政策的兜底保障中,正按部就班进行着康复训练并快乐的成长着。可是李红园长仍感到康复成本的压力。尤其像小振国等这三位被家庭遗忘的残疾孩子,救助康复所投入的物资、师资比其他患儿更多更重。她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对他们给予特别帮助。

      爱和善意不仅须秉持,更需要表达践行。表达的方式有多种:一句贴心的话,一个会心的眼神,一种真诚的笑容,一个有质量的拥抱,一次雪中送炭的大爱善举。践行就是良好的呈现,与那个需要救助的残疾儿童来分享。

      让温暖化解心结,让大爱擦亮心灯。您行动起来吧!

      在我们内蒙古的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孩子: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和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据测算,内蒙古自治区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残疾儿童共2.48万人,全区每年新增各类残疾儿童0.31万人。

如果有更多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能够通过社会公益项目和爱心人士的帮扶救助,他们完全可以改善现状,恢复健康,提高生存质量,更好的融入社会。

      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了“困难残疾人家庭儿童救助计划”,将通过一系列必要的救助和帮扶,让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倡议:让我们的爱不仅仅停留在内心中,而是化作关爱的行动。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鼓励、一点捐助,都是对这些孩子的莫大帮助和支持。我们愿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汇聚成慈善的力量,帮助残疾儿童。为那些历经磨难却依旧顽强美丽的生命,也为我们每个人心底的一份安宁,献出您的一份大爱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