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北疆 慈善草原行”系列故事(之十二 )

 家风吹拂,折翼的花儿绽放在最美的盛夏——记残疾人家庭刘洁一家

 

      骄阳如火,夏风如歌,又是一年最具生机的夏日。在临近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日子里,是无数家庭和孩子最为紧张和焦虑的一段时光。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阿左旗一个特殊家庭的“夏日故事”。

向阳生长,备战高考

      目前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的邱俊福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从他三岁起,整个家庭就背负起想方设法为他治病的负担。对儿时的邱俊福来说,每一次看病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和心理挑战,一个疗程治疗需要30多天,打针、蜡疗、烤电,全身各个关节不同部位每天要扎四、五十针,一个月下来要扎近1500多针。扎到后来,邱俊福已经没有眼泪,只是默然接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疼对我来说,已经麻木了。”他用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扛下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疼痛和麻木,而这样的路,一走就是15年。

      医生曾预言说患有此病的孩子,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上学是没有希望的。上天已经剥夺了他行走的能力,怎能又剥夺走他上学的权利?难能可贵的是,邱俊福从小到大就特别自立,从来不自卑,不怨天尤人。在家庭的呵护下,他逆风而上,向阳生长,忍受着躯体的痛苦,坚持不懈的学习。苦读12载,终于在他18岁这一年2024年,迎来了属于他人生中第一个高光时刻——高考。

undefined 

为母则刚,舐犊情深

      “儿子,好好努力,最后一个月了,要放平心态,你一定能行。”刘洁对儿子邱俊福坚定的说到,作为孩子的母亲,她曾为孩子的缺憾感到痛心和难过。但生长在军人家庭的她,天生骨子里就带着不服输的精神,她坚信即便不完美的人,也一定能有美好的人生。好多人曾劝她:“别让孩子上学了,身体都成那样了,上学有啥用?就算考上清华又能怎样?”但刘洁坚定的认为如果不上学,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与社会脱节,他的世界将会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所以在邱俊福还小的时候,她便源源不断向儿子传输着学习的重要性,更是毅然决然的在孩子彻底不能行走的情况下背着孩子去上学。她常常对孩子说:“你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用腿走路,而你在妈妈的背上用心在走路,你要多读书,读好书,用你充满智慧的头脑,创造生活中的每一个不可能,那你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每天天蒙蒙亮便起床为邱俊福准备早点,帮助他穿衣洗漱,用她那瘦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日复一日将邱俊福背下楼,背进教室。这一背就是六年。“您有时会感到累吗?”残联的工作人员不禁为这位母亲所打动。“不累,只要孩子还能坚持上学,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辞,我一定会陪伴他到最后。”她背着的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更是给全国残疾儿童的一个希望,她迈上的不光是楼梯,更是邱俊福通向知识海洋的层次阶梯。如果说世上的爱要分高低,那么母爱一定是最伟大的爱。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豁达善诱,折翼的花儿终将绽满盛夏

      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与刘洁均养成了开朗豁达的性格,母子二人每天分享着彼此工作和学习中的趣事,乐此不疲。邱俊福最想去的地方是山东大学,因为那里是孔子的故乡。人们常说,家庭最好的养料便是优良的家风,刚毅顽强的母亲,孜孜好学的孩子共同谱写着残疾人家庭乘风破浪的剧本。“我最喜欢历史,我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位历史学家,把我探索到的故事都分享给妈妈,”邱俊福自信满满的说到。

      母爱是伟大的,坚韧拼搏结出智慧硕果。如果说苦难折断了你的翅膀,那么千万不要灰心,更不能向生活低头。家人的爱是每个残疾孩子生命中最好的养料,优良的家风更是每个残疾人家庭重见曙光的一粒种子。刘洁家庭是阿左旗残疾人家庭的典范。

undefined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近日,获悉邱俊福在今年的高考中获得文科520分的良好成绩,我们期待他金榜题名时,如愿以偿走进大学殿堂,开启他更加灿烂的无碍人生旅途。让他们的故事也能够持续感染着其他残疾人家庭,向阳而生,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