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张春惠是肢体一级残疾人,家住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乌素图街道长征社区,53平米的家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式楼房。在以前,起居、出行、做饭、洗澡、上厕所对她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2023年,自治区残联、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包头启动“大爱北疆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工程”,筹资5万4千元牵头为她家进行无障碍改造。1月31日她家改造完毕,焕然一新。

      明亮整洁的卫生间里,安装了大容量热水器、暖风浴霸和洗浴凳。装饰一新的厨房,更新了水管和电线,按照她的身高,昱诚达建筑装饰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新灶台。简洁舒适的卧室加装了暖气片,定制了方便起居的加高床箱和升降移位器。

      看着出入方便的宽大入户门,踩着特制的防滑地面,拥有了量身定制的崭新厨房和卫生间,她连声感谢党和政府,她开心地说,从此下厨房、洗澡、如厕成简单事了!

      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项目部副部长景嘉茜介绍说,家庭无障碍改造的难度在于“一户一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残疾人对家庭无障碍改造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要将无障碍改造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里,就要跳出传统经验和固有思维的藩篱,广泛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建议,给予残疾人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通过不断问需于民,在残疾人的现实困难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寻求改造灵感。

      针对一些残疾人说不出自己的需求。自治区残联、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自治区建筑业协会、自治区肢残人协会、包头市残联共同为包头市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示范引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精准改造工作,项目采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认领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施工,并采取“三步工作法”完成入户验收。

      工作人员在残疾人家庭的每一个角落去模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场景,去发现、寻找他们的生活障碍,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微之处。从而精准出手,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根据其身体状况、居家环境和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实现量体裁衣式创新改造。

      42岁的方娜车祸后导致下肢瘫痪,一家三口居住在包头市东河区邓家营子57号,在50平米的平房里,原本对于她来来说非常简单的关闭窗帘、开关灯、上卫生间等事情都变得非常困难。通过此次改造解决她出行、入厕、洗澡、做饭、开窗等障碍,内蒙古华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不仅在院子里为她做了无障碍坡道,还在家里安装了智能窗帘。

      “现在,我大声说句话窗帘就能自己打开,前后不到三秒。”她开心地分享无障碍改造给她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包头市残联副理事长边建欣在接受采访中说,要从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回应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障碍改造让困难残疾人在感受到便捷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是残疾人看得见、摸得到、真实可感的幸福生活”。

      自治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内蒙古民生事实清单中提出,今年将为6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化改造。更多的无障碍改造进家庭,残疾人的生活必将会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