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照管者技能进阶项目》暨“与星 同行——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赋能计划” 项目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undefined 

      11月8日,爱尔公益基金会携手世界卫生组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在南京举办《世界卫生组织照管者技能进阶项目》暨“与星同行——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赋能计划”项目研讨会,并以“WHO-CST项目在中国的实施与应用”为主题召开圆桌会议。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参加。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碧媛教授介绍了2015至2024年,WHO-CST项目在中国的实践,回顾了近年来该项目在广州、厦门以及内蒙古等地取得的进展。2023年,该项目为6名内蒙古自治区的引导师提供培训,旨在为100个残疾儿童的家庭提供服务。

undefined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红珠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王姣艳院长、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格根塔娜副主任、孤独症人士家长昂正斌女士、“两块砖公益基金”管委会王振主任,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王惠珊副主任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届副主席郑毅教授,依次就“WHO-CST项目在中国的实施与应用”进行分享讨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柯晓燕主持。

undefinedundefined 

      最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协调员及Dr. Rolando Enrique Domingo提出了进一步的反馈和建议。Dr. Rolando Enrique Domingo充分肯定该项目在中国的进展和效果;邹小兵教授提出,专业人员指导下的家庭干预模式也许是我们中国儿童孤独症解决孤独问题的必由之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实现。

     WHO-CST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孤独症之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通过搭建从专业人员到引导师,再到患儿父母与家庭的技能传递链条,助力孤独症家庭掌握科学、系统的患儿干预技能,帮助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目前已在全球约40个国家实施。WHO-CST同时也是一个培训孤独症干预人才的项目,通过培训引导师,使得越来越多的康复工作者具备准确实施WHO-CST项目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培训家长及其他照管者的能力。